最近,龙昕科技财务造假事件闹得沸沸扬扬,在资本市场掀起轩然大波,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。这一事件的影响极其恶劣,与之紧密关联的康尼机电遭受重创,股价下跌。
财务造假行为就如同资本市场的一颗毒瘤,严重破坏市场秩序,让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大打折扣,也极大地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。
今天,笔者将深入剖析龙昕科技,看看这场造假风波究竟是怎么回事,其背后又反映出企业哪些深层次的问题。
01
业务版图与造假黑幕
龙昕科技成立于2010年,扎根于塑胶制品和五金制品生产销售领域,在业内也曾有过一定声名。
公司巅峰时期,员工规模颇为可观,一度达到上千人。凭借着早期的价格优势和灵活的市场策略,还与不少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,像一些国内二线电子品牌,都曾是它的客户。
其业务网络也逐步从广东地区向周边拓展,在广东制造业版图中,占据了一席之地,一度被视为行业内具有发展潜力的新星,前景看似一片光明。
然而从2015年开始,时任龙昕科技法定代表人廖良茂,为了抬高公司估值,精心策划了一场大规模财务造假,堪称一场资本市场的 “惊天骗局”。
他指使公司财务、仓储等人员,通过私刻交易对手方印章、伪造采购与销售合同、发货单、对账单、入库单以及虚构银行流水等手段,系统性虚增公司经营业绩。
造假手段之猖獗令人咋舌。
龙昕科技财务部不仅自制全套虚假交易单据,更直接模仿外部单位人员签字,甚至使用私刻的客户和供应商公章、财务章进行盖章确认。
当需要内部部门配合签字时,部分文件也由财务人员直接代签。这种自上而下、内外配合的造假模式,为后续的骗局埋下伏笔。
2015年底,龙昕科技自2014年9月底就开始谋划的IPO泡汤。龙昕科技不得不“另寻出路”谋求高价出售,而刚崭露头角的资本新宠则成为了最理想的对象。
在康尼机电委托中介机构尽职调查这个关键节点,廖良茂更是胆大包天,截留询证函,伪造回函内容,成功瞒天过海,骗取了康尼机电的信任。
2017年,这场精心策划的骗局迎来“高潮”。
在廖良茂制造的虚假繁荣表象下,康尼机电最终以高达34亿元的交易对价,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,全资收购了龙昕科技。之后,廖良茂个人通过出售所持股份,非法获利19亿余元。
然而,谎言总有被戳破的那天。
2018年6月,康尼机电披露廖良茂存在股权质押及被冻结和违规担保等事项。此后,纸包不住火,龙昕科技系统性财务造假的行为终究暴露。
2018年8月28日,廖良茂因涉嫌合同诈骗罪被刑事拘留,9月30日被逮捕。
2019年6月,康尼机电求助纾困基金,将龙昕科技100%股权全部卖出,斥资34亿元购入的标的最终仅值4亿元。
而后,证监会的深入调查揭示了龙昕科技令人发指的造假细节。
经专业机构穿透核查及后续司法审计评估,龙昕科技在被收购时的实际股权价值仅为9.8亿元。廖良茂通过财务造假手段,生生将估值抬高了24.2亿元,诈骗金额着实之巨。
经调查,2015-2017年,龙昕科技通过虚开增值税发票或未开票即确认收入方式,累计虚增营业收入9亿元。
从招股书及后续调查数据来看,201年虚增收入占当年总收入22.02%,2016年这一比例升至30.09%,到了2017年,虚增收入占比竟高达40.59%,数据触目惊心。
按虚假收入匹配虚增成本,2015-2017年分别虚增成本8844万元、1.88 亿元、2.76亿元,对应虚增利润5569万元、1.19亿元、1.74亿元,累计虚增利润达3.58亿元。
为掩盖虚增成本,廖良茂控制 “壳公司”,通过虚假采购伪造交易闭环,累计虚假采购金额高达8.29亿元。如此猖獗的造假行径,实在令人发指。
02
招股书背后的财务数据迷雾
仔细查阅龙昕科技招股书,能发现其营收和利润数据存在诸多疑点,就像隐藏着重重迷雾。
经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等权威文件披露,仔细查看龙昕科技相关财务数据,其营收和利润情况疑点重重。
在2014-2017年间,营收数据表面上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,极具迷惑性。但后续查明,这期间增长部分有很大比例是虚构的。
以2016年为例,该年度龙昕科技虚增收入占当年总收入的30.09% 。(数据来源于证监会详尽的调查结果)
虚增收入使得公司营收增长率看似符合行业发展趋势,可实际上却严重扭曲了公司真实业务增长情况,将公司糟糕的实际经营状况深深掩盖。
在利润方面,虚增利润的操作让利润率显得十分可观,成功迷惑了众多潜在投资者和合作方。
例如在2016年,龙昕科技虚增利润达1.19亿元,致使当年利润率比实际水平高出近15个百分点,这一数据同样源于证监会严谨的调查结论,导致外界完全无法看清公司真实的盈利能力,仿佛置身于一个精心设计的数据陷阱之中。
从资产负债率角度分析,由于龙昕科技虚增资产和利润,其招股书中呈现的资产负债率被人为降低。
根据公司真实的债务和资产规模来判断,正常情况下资产负债率应在 65%左右。
然而,经过财务造假粉饰后,招股书中该指标仅显示为40%左右,这就给外界营造出一种公司财务杠杆合理、偿债能力良好的假象。
但现实情况是,公司真实债务负担远超预期,一旦财务造假被曝光,资金链断裂风险将急剧增加。这一资产负债率相关数据,是综合多份官方文件以及行业内专业财务分析得出的合理推断。
再看应收账款周转率,虚假销售行为致使应收账款大幅虚增。依据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等文件,2017年末龙昕科技虚假应收账款余额高达2.15亿元,这直接导致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严重失真。
从真实反映资金回笼效率的角度来看,公司实际周转率可能一年仅有 1-2次,可虚假数据却显示为4-5次。
如此一来,完全无法体现公司真实的资金回笼效率和销售质量,这些失真的财务指标,严重误导了市场对龙昕科技财务健康状况的判断,使得投资者和合作方在决策时误入歧途。
03
结尾
龙昕科技这场持续三年的财务造假闹剧,最终以34亿元收购价缩水至4亿元、主谋廖良茂锒铛入狱落幕,但留下的创伤却久久难以愈合。
康尼机电的投资者承受着股价暴跌的阵痛,市场对制造业企业的信任遭遇冲击,整个资本市场的公平基石被狠狠撼动。
这起案件撕开了一个残酷真相:当企业把心思花在伪造单据而非打磨产品、把精力用在欺骗市场而非拓展渠道时,再光鲜的财务数据都只是空中楼阁。
廖良茂用24.2亿元的虚假估值告诉我们,脱离真实经营的资本游戏,终究会在阳光下崩塌。
对企业而言,这是一堂代价惨痛的诚信课——估值的泡沫迟早会破,唯有扎紧内部管控的篱笆,用真实业绩说话,才能在市场立足。
对投资者来说,需练就火眼金睛,不仅要看财务报表的数字,更要穿透数据看业务逻辑。
愿龙昕科技的教训成为悬在每个市场参与者头顶的利剑。
时刻警示:真实是市场的生命线,任何触碰底线的造假行为,终将被钉在失信的耻辱柱上。
盈辉优配-杭州股票配资公司-配资网址找加杠网-杠杆炒股哪个平台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