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体肠道内驻扎着数万亿微生物,它们正悄然影响着抗癌战争的胜负。2025年8月香港中文大学Jun Yu团队在顶级期刊《细胞与分子免疫学》(影响因子19.8)发表题为《The gut microbiota in cancer immunity and immunotherapy》(肠道菌群在癌症免疫及免疫治疗中的作用)的重磅综述揭示:肠道菌群既能帮癌细胞“隐身”,也能激活人体免疫军团歼灭肿瘤,而精准调控菌群或将成为癌症治疗的新突破口。
01 菌群“双面派”:敌友分明🦠病原菌:癌细胞的“帮凶”
屏障破坏者:产肠毒素的脆弱拟杆菌分泌毒素,像“凿墙机”一样破坏肠道屏障,引发全身炎症,为肿瘤创造生长环境。 免疫抑制剂:幽门螺杆菌抑制自然杀伤细胞(NK细胞)的活性,削弱人体“抗癌先锋部队”的功能。 T细胞克星:产colibactin大肠杆菌减少抗癌主力军干扰素-γ+CD8+T细胞在肿瘤内的浸润,导致患者生存率下降。 髓系抑制细胞(MDSC)操控者:厌氧消化链球菌通过激活免疫抑制信号,诱导MDSC聚集于肿瘤区域,加速胆管癌进展。展开剩余75%🤝 益生菌:免疫系统的“盟友”
T细胞训练营:11种特定益生菌组合可激活具有强效抗肿瘤活性的干扰素-γ+CD8+T细胞。 巨噬细胞改造师:嗜黏蛋白阿克曼菌的细胞外囊泡将促癌的M2型巨噬细胞重编程为抗癌的M1型。 PD-1疗法破冰者:肠道罗斯伯里菌产生的丁酸,可逆转结直肠癌对PD-1抑制剂的耐药性。 代谢物指挥官:微生物产生的短链脂肪酸(如丁酸)增强T细胞杀伤力,吲哚衍生物则阻断免疫抑制通路。02 菌群如何改写癌症治疗结局?🔑 免疫治疗增效机制
粪便菌群移植(FMT):将免疫治疗应答者的肠道菌群移植给无应答者,可使PD-1抑制剂有效率提升至7.7%(临床试验数据),并增加肿瘤内CD8+T细胞浸润和活化。 代谢物协同作战: 丁酸梭菌CBM588联合PD-1抑制剂,使肾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显著延长(临床试验NCT03829111)。 罗伊氏粘液乳杆菌将膳食色氨酸转化为吲哚乙醛,激活免疫信号通路,增强PD-1疗效。⚠️ 副作用调控
严重结肠炎与链球菌富集相关,而补充普拉梭菌可保护肠道屏障。 难治性免疫性结肠炎患者通过FMT治疗成功恢复菌群平衡,炎症显著缓解。03 未来疗法:瞄准菌群的精准武器🎯 靶向干预策略
1. 精准抗菌导弹:
脂质体包裹抗生素选择性清除促癌菌(如具核梭菌),不伤有益菌。 工程噬菌体精准靶向致病菌(如大肠杆菌)。2. 活菌药物
含干酪乳酪杆菌/罗伊氏粘液乳杆菌的益生菌激活抗癌巨噬细胞。3. 食疗增敏剂:
口服菊粉凝胶制剂原位调节菌群,增强PD-1疗效(动物实验证实)。 生酮饮食下调肿瘤PD-L1表达,上调免疫通路。 ω-3多不饱和脂肪酸改变细胞膜结构,削弱PD-1/PD-L1结合。04 菌群预测:癌症治疗的“晴雨表” 阳性标志物:普拉梭菌、活泼粪球菌(细菌)和Nemania serpens 等真核生物富集与免疫治疗良好应答相关。 阴性标志物:肺炎克雷伯菌产生的苯乙酰谷氨酰胺(PAGln)通过耗竭CD8+T细胞导致治疗抵抗。 多界联合预测:细菌+真菌组合标志物的预测准确性显著高于单一菌群(肝癌临床试验验证)。总结与展望肠道菌群已成为癌症免疫治疗的核心调控者:
病原菌通过抑制免疫细胞、招募“叛军”(如MDSC)助长肿瘤; 益生菌及其代谢物能激活抗癌免疫,逆转耐药性; 菌群靶向疗法(如FMT、工程菌、精准抗生素)正从实验室走向临床; 多界微生物标志物(含真菌)有望实现治疗前精准分层。 重要提示:部分益生菌(如CBM588)已应用于临床,但多数菌群干预仍处研究阶段。患者切勿自行尝试,需在肿瘤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方案。未来,“活体微生物药物”或将成为抗癌新支柱——您的肠道菌群,可能是战胜癌症的关键盟友。文献来源:Xie M, Li X, Lau HCH, Yu J. (2025). The gut microbiota in cancer im‐munity and immunotherapy. Cellular & Molecular Immunology. doi:10.1038/s41423-025-01326-2
发布于:广西壮族自治区盈辉优配-杭州股票配资公司-配资网址找加杠网-杠杆炒股哪个平台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